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详细介绍
光学成像CT配套空压机
2010年Flairmo*实验室空压机问世,基于在气体制造及纯化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强大技术团队和专业知识背景,Flairmo 不断开展对空气分离技术的开发及创造性研究工作,现已成功发展成为现今世界上重要的气体发生器制造商之一。公司总部设在丹麦奥尔堡。10多年来Flairmo一直从事压缩机和氮气发生器的制造,产品满足各类实验室、科学仪器对高纯氢气、高纯氮气、零级空气、大流量氮气等气体的需求,涉及医疗,实验室,食品,工业等各个行业。
实验室会用到无油空气压缩机进行分析,试验或质量控制,而有油空压机中的油气会影响阀门,喷嘴,污染空气或篡改测量数据,影响检测结果。Flairmo一体式无油空压机产出空气*符合ISO8573-1标准规定的空气质量1:4:1级,因此特别适合于敏感的实验室应用。
光学成像CT配套空压机
产品特点:
· 噪声极低,≤57db
· 高达40℃环境温度下仍能满负荷持续工作
· 超长寿命,S1连续运行
· 即插即用(230 V)
· 无油压缩机
· 气罐内置抗菌涂层,确保空气品质
· 空气干燥度可达-60℃压力露点
· 精密除尘过滤,过滤精度0.01um
· 全自动冷凝水自动蒸发,无需排放冷凝水
· 尺寸极小,占地仅0.38平方
光学成像CT配套空压机
型号:A200.25 ASW A100.25 ASW
流量45~200L/min,0.1~10bar压力可调,柜式箱体,整套系统占地面积不超过0.38平方米。
提供3年10000小时质保服务。
所用技术 无油活塞空压机
流速 45~200 SLPM
出口压力 高达 145 psig 10bar
空压机 内置
操作环境温度 5°C 到40°C
工作环境湿度 相对湿度≤ 70% , 不冷凝
高海拔 2000 米
尺寸 (长x宽x高 ):615 x 630 x 860 mm
重量:115kg
光学成像CT配套空压机
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简称,是继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一次革命。
CT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17年。当时,奥地利数学家雷登(J.Radon)提出了可通过从各方向的投影,并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一幅二维或三维的重建图像的理论。
1967年,由考迈克(Allan Macleod Cormack)完成了CT图像重建相关的数学问题。亨斯菲尔德(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在英国EMI实验中心进行了相关的计算机和重建技术的研究,用9天时间获得数据组,2.5小时成功地重建出一幅图像。
1971年9月,第一台CT装置安装在Atkinson-Morley医院。同年10月4日在安普鲁斯(Ambrose)医师的指导下做临床实验,检查了第一个患者。档时,每一幅图像的处理时间减少到20分钟左右。后来,借助微处理器使一幅图像的处理时间减少到4.5min,CT的临床实验获得了成功。
1972年4月,在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年会上亨斯菲尔德和安普鲁斯宣读了关于CT的第1篇论文,宣告了CT机的诞生。同年10月,在北美放射学会年会(RSNA)上向宣布了这一在放射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1974年,美国George Town医学中心的工程师莱德雷(Ledley)设计出了全身CT扫描机,使CT不仅可用于颅脑,而且还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由于他们的成就,亨斯菲尔德于1972年获得了与工程学诺贝尔奖齐名的McRobert奖。1979年亨斯菲尔德和在塔夫茨大学从事CT图像重建研究工作的考迈克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1.2 CT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初CT机问世以来,根据其发展的时序和构造性能,大致可分成五代,而发展到螺旋扫描方式的CT机,则不再以代称呼。
现将各代CT机的主要特点叙述如下:
1.2.1
第一代CT扫描机
第一代CT机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属头颅专用机。X射线管是油冷固定阳极,扫描X射线束为笔形束,探测器一般是二到三个。扫描时X射线管和探测器环绕患者作旋转和同步直线平移运动,X射线管每次旋转1°,同时沿旋转反方向作直线运动扫描。下一次扫描,再旋转1°并重复前述扫描动作,直至完成180°以内的180个平行投影值。这种CT机结构的缺点是扫描时间长,一个断面需3~5分钟。
1.2.2
第二代CT扫描机
第二代CT机仍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扫描X射线束由笔形改为5°~20°的小扇形束,探测器增加到3~30个,平移扫描后的旋转角度由1°提高到扇形射线束夹角的度数,扫描的时间缩短到20~90秒。第二代CT与第一代CT机相比缩小了探测器的孔径、加大了矩阵和提高了采样的精确性,使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种扫描方式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探测器排列成直线,对于扇形的射线束而言,其中心和边缘部分的测量值不相等,需要作扫描后的校正,以避免伪影的出现,否则影响图像的质量。
1.2.3第三代CT扫描机
第三代CT机改变了扫描方式,为旋转/旋转方式。X射线束是30°~45°较宽的扇形束,探测器数目增加到300~800个,扫描时间进一步缩短到2~9秒或更短。这种方式的探测器或探测器阵列排列成彼此无空隙的弧形,数据的采集以X线管为焦点,随着X线管的旋转得到不同方位的投影,这种排列使扇形束的中心和边缘与探测器的距离相等,无需作距离测量差异的校正。
这种扫描方式的缺点是:扫描时需要对每一个相邻探测器的灵敏度差异进行校正。否则由于同步旋转的扫描运动会产生环形伪影。
所谓的旋转/旋转方式是X射线管作360°旋转扫描后,X线管和探测器系统仍需反向回到初始扫描位置,再作第二次扫描。近年发展的螺旋CT扫描方式,其基本结构仍归类为第三代CT扫描机。但是,它采用了滑环技术,取消了往复式的旋转,是单向的连续旋转。
1.2.4第四代CT扫描机
第四代CT机的扫描方式只有球管的旋转。X射线束的扇形角比第三代CT扫描机更大,达50°~90°。因此,减少了X线球管的负载,使扫描速度可达1~5秒。此类的CT机具有更多的探测器,可达600~1500个,全部分布在360°的圆周上。扫描时,没有探测器运动,只有球管围绕患者作360°的旋转。第四代扫描方式与第三代CT机扫描的不同是,对于每一个探测器来说所得的投影值,相当于以该探测器为焦点,由X射线管旋转扫描一个扇形面而获得,故此种扫描方式也被称为反扇束扫描。
第四代CT机的探测器可获得多个方向的投影数据,故能较好地克服环形伪影。但随着第三代CT机探测器稳定性的提高,并在软件上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后,第四代CT机探测器数量多且在扫描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相对于第三代CT机它已无明显的*性。
1.2.5第五代CT扫描机
第五代CT扫描机又称电子束CT,它的结构明显不同于前几代CT机。它由一个电子束X射线管、一组由864个固定探测器阵列和一个采样、整理、数据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构成。最大的差别是X射线发射部分,它有一个电子枪、偏转线圈和处于真空中的半圆形钨靶。扫描时,电子束沿X射线管轴向加速,电磁线圈将电子束聚焦,并利用磁场使电子束瞬时偏转,分别轰击四个钨靶。扫描时间为30ms、50ms和100ms。由于探测器是排成两排216°的环形,一次扫描可得两层图像。且由于一次扫描分别轰击四个靶面,故总计一次扫描可得八个层面。
1.2.6螺旋CT扫描机
螺旋CT机改变了以往扫描方式,是连续单向的旋转。射线束仍为大扇束。单层螺旋CT的螺旋扫描时间通常是1秒,而多层螺旋扫描的最短时间为0.37秒,一次扫描时间更短。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与第三代CT机相比没有数量的增加和材料的改变。
但是,多层螺旋CT的探测器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加,而且改用了超高速的稀土陶瓷材料,使射线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从原来的50%左右上升到99%。射线束角度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同以往的非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面在单层螺旋机中仍为每次一层,在多层螺旋机中一次扫描最多可达4层、8层、16层、64层甚至更多。结合层厚、扫描通道的组合运用,已可逐步满足动态器官如心脏等成像的需要。单层螺旋CT只是提高了连续扫描的能力,而多层螺旋CT不仅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而且几乎能作人体所有器官的CT检查。
产品咨询
联系我们
百瑞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经济开发区古檀大道3号科创中心B8幢2层206号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扫一扫 更多精彩
微信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